李大釗:中國革命的“播火者”
“我是崇信共產主義者,知有主義不知有家,為主義而死份也,何函也。”這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、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、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、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, 定格在人民心中最后的聲音。
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,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。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,李大釗認為真正能夠拯救中國的是馬克思主義,逐漸從一個民主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。他連續發表《庶民的勝利》《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》等文章,成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之一。五四運動后,李大釗又在《新青年》發表《我的馬克思主義觀》,以開拓者的無畏姿態,勇敢地在中國播撒馬克思主義火種。

1920年3月,李大釗發起組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。同年秋,他領導建立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和社會主義青年團,并積極推動建立全國范圍的共產黨組織,對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做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。正是在他的影響下,毛澤東、周恩來、鄧中夏、高君宇等大批先進青年接受馬克思主義并走上革命道路。建黨之初,中共中央委托李大釗指導北方黨的工作,領導宣傳馬克思主義,開展工人運動,建立黨的組織。
1926年三一八慘案后,北方政治形勢日益惡化,黨組織和朋友們都勸李大釗離開北京。但為了領導北方人民的革命斗爭, 他堅持留下繼續戰斗。1927年4月6日,在反動軍閥的白色恐怖中,李大釗被捕入獄。在獄中他始終堅貞不屈,嚴守黨的機密,撰寫《獄中自述》,慷慨直言“釗自束發受書,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,實踐其所信,勵行其所知,為功為罪,所不暇計”。4月28日,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慘遭反動軍閥殺害,犧牲時年僅38歲。
我們要學習李大釗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,學習他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,學習他以科學態度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,學習他緊跟歷史發展和時代進步潮流不斷探索的精神,學習他勇于獻身的革命精神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。如今,北京市西城區文華胡同24號的李大釗故居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、全國和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。這處他在北京生活時間最長、唯一現存的居所,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到此參觀,探尋他光輝的革命足跡。

李大釗
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,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。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,李大釗認為真正能夠拯救中國的是馬克思主義,逐漸從一個民主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。他連續發表《庶民的勝利》《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》等文章,成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之一。五四運動后,李大釗又在《新青年》發表《我的馬克思主義觀》,以開拓者的無畏姿態,勇敢地在中國播撒馬克思主義火種。

李大釗在《新青年》發表《我的馬克思主義觀》
1920年3月,李大釗發起組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。同年秋,他領導建立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和社會主義青年團,并積極推動建立全國范圍的共產黨組織,對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做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。正是在他的影響下,毛澤東、周恩來、鄧中夏、高君宇等大批先進青年接受馬克思主義并走上革命道路。建黨之初,中共中央委托李大釗指導北方黨的工作,領導宣傳馬克思主義,開展工人運動,建立黨的組織。

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部分成員合影
1926年三一八慘案后,北方政治形勢日益惡化,黨組織和朋友們都勸李大釗離開北京。但為了領導北方人民的革命斗爭, 他堅持留下繼續戰斗。1927年4月6日,在反動軍閥的白色恐怖中,李大釗被捕入獄。在獄中他始終堅貞不屈,嚴守黨的機密,撰寫《獄中自述》,慷慨直言“釗自束發受書,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,實踐其所信,勵行其所知,為功為罪,所不暇計”。4月28日,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慘遭反動軍閥殺害,犧牲時年僅38歲。

李大釗撰寫的《獄中自述》

李大釗故居